【中粮视点】宏观:通胀?只是去通缩

原油资讯014

【中粮视点】宏观:通胀?只是去通缩,第1张

  当前做多国内通胀成为非常主流且顺畅的商品交易逻辑,多头似乎贯彻响应号召的应有之义。时限拉长,通胀命题无非供需两侧评估。需求看收入,供给看预期。夏天天气炒作与两会更明确的GDP能耗,或将给予更强的供给矛盾;需求或利润在化债转型窗口期下,能否再上台阶存疑。综上中期维度的商品展望,可以依靠自身供给矛盾或外需去期待更高价格,依靠内需和政策逻辑需要谨慎,两会目标仅为去通缩。

  国家提振的度在哪里?

  近期商品躁动,又伴随着诸多宏大的叙事。市场流传本轮做多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为两会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0%的目标,这也让贴近下游的农产品呈现更为顺畅的上行趋势。

  国家要大力推进通胀吗?

  如果翻看历年两会报告,每年都会给出消费价格的预期,政策的真实目标是通胀不高于既定目标,既不是必须达到,也不是努力接近。今年新增的内容,是货币政策要求兼顾经济增长与价格水平预期,即可理解为货币增量不低于今年名义经济增长。通过赤字规模与赤字率,大致可以算出今年名义增长的目标在7.3%,结合5%的实际目标,通过平减指数与通胀关系,大致可推出全年CPI与PPI的实际目标范围在1-2%以内。

  政策的度,仅在把通胀拉回至弱增长,或者去通缩即可。

【中粮视点】宏观:通胀?只是去通缩,第2张

  通胀即价格供需 需求即收入利润

  通胀即价格,价格是供需决定。追本溯源,本轮上行在低预期下供给没有进一步的宽松,相反存在深化供给侧改革,以及明确单位GDP能耗降低2.5%的硬性约束。需求经历春节报复性之后,市场开始反思对下游需求端是否过度悲观,不能简单以地产景气度去锚定信心水平。后续的以旧换新,进一步强化本轮逻辑的反身性,价格进一步上行。

  面对已然上行的价格,站在当下再去判断,就需要考量供需两面的利好能够构成持续性。外需始终存在美国强财政与货币宽松转向的支撑,短期很难见到类似降息再转加息,财政硬性约束等系统性拐点。内需潜力以社融观察,虽然预期从地产的极度恐慌中有所回摆,但居民、企业端的持续缩表,也并未给予预期向好的持续性。特别在今年仍然转型为基调的大局下,没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时,需求很难去憧憬一个繁荣图景。

【中粮视点】宏观:通胀?只是去通缩,第3张

  如果赤字有限,供给侧发力完成去通缩,存在更高的性价比,而代价是就业。今年民生与就业列在政府年内工作任务第十项,显然第一二项的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今年的攻坚重点。国内有实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品种,今年尤其下半年,可能承担去通缩任务主要的工作。

  逻辑仅为弱预期证伪

  看好自己上的是什么车

【中粮视点】宏观:通胀?只是去通缩,第4张

  复盘本轮商品转势,共振上行主要在春节之后启动,只有黑色呈现加速下跌。去年四季度至春节前,市场对下游消费极度悲观,推动农产品大幅走弱。黑色因为“保5.0%”的强财政刺激概念,叠加供给矛盾呈现强势。有色存在境外韧性与境内高质量转型共振,在绝对价位上表现最为强势;能化低价与境外韧性,在四季度呈现价格低位的韧性盘整。

  那么春节为拐点,前后发生什么变化?境内放大假,短短1个月供给面很难地覆天翻,需求作为偏刚需也无法出现剧烈变化。

  问题在人心。

  如果执着于客单价,收入带动需求承压的逻辑没问题。如果观察到了以价换量,则打开了新的思路,只要低价能够换来额外需求,产能仍能延续。那么节前针对利润,收入,需求的负反馈,则会通过低价策略缓和利润对收入,收入对需求的负向传导。那么中游的薄利多销,构成了上游对应金属化工的超预期需求。负反馈链条的缓和,带动下游农产品的情绪修复。人心从需求大幅下行的恐慌,回归到性价比支撑需求的理性。

  国内转型在这里,预期不会飞出大气层。

  金融市场的摇摆,往往从过度悲观向过度乐观两级。现在逐渐出来国内大通胀的声音,首先我们再回顾下政府工作任务的首要目标——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大规模通胀,债务矛盾缓解,汇率大幅贬值,因而旧的产能与逻辑仍有侥幸。这与加速的定调完全违背。

  两会的总量在这里,赤字率、特别国债与专项债基本按市场预期的下限宣布,货币政策也没有出圈的表达。在没有超预期的风险出现前,原则上财政支出不会多于两会的既定总量。因为强财政的证伪,黑色已经做了一轮过山车。现在轮到农产品上了车,强通胀的火烧的越旺,越需要审视自己上的是什么车。

  海外抗通胀硬约束,预期同样被艺术管控。

  相对国内,海外强需求逻辑更为顺畅,两党将政府支出争议推后至9月底。这里同样有一个硬约束——价格(通胀)约强势,美联储降息越飘渺。类似2022-2023年,需求不弱,但股市与境外商品的运行节奏被美联储艺术管控。但是强财政的保证,构成了境外商品的挺价。

  综上,上半年内外有共振的支持,国家同样有维持预期向好,不能重复去年快速转弱的覆辙。但是价格不断上涨,国内以价换量的逻辑也就存在自行证伪。高价时去诉求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就要重审今年的政策重点究竟是转型还是刺激。境外需求与品种自身的供给矛盾也许可以在下半年继续发挥。

  关于境内需求,路还是那条路,看怎么走。

  (范永嘉 中粮期货研究院 宏观资深研究员 交易咨询证号:Z0014840)

【中粮视点】宏观:通胀?只是去通缩,第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