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国家粮食安全报告提请审议: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期货之家024

来源:每日粮油

界面新闻记者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翟瑞民

我国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3年8月28日,国务院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产量达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和13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报告提出,我国将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等8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化粮食安全法治保障,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同时,围绕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报告提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农业资金更多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8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多位部长接受提问。

遏制“北粮南运”格局进一步加剧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指出,近两年,全国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

王广华表示,受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有的地方耕地净减少的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非粮化”“非农化”冲动依然强烈;各类建设不可避免还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但是城乡建设用地为降低成本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利用较为粗放,各类园区“圈占”、闲置浪费耕地问题依然突出。

此外,各地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仍较为突出,部分地方仍然违规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点多面广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全国宜耕的后备资源越来越少,通过新开垦补充耕地难度也越来越大。

此前,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副教授钱龙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耕地质量不高确实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钱龙称,国内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等生态脆弱区,开发难度高,生态风险大,同时耕地质量也堪忧。而类似于东北黑土地等优等耕地,仅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成。

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王广华指出,要稳住耕地总量,加快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把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县、乡,落实到地块,并上图入库,确保可以考核、可以审计、可以追责。

其次,优化耕地布局,“要推进实施经济奖惩措施,促使南方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遏制‘北粮南运’格局进一步加剧。同时,因地制宜推动耕地下山、果树林木上山上坡,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期间,要留出合理的过渡期,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也要压实省级责任,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另外,他还指出,严控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着力盘活存量,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严格督察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今年夏粮收获期间,黄淮海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多年不遇的‘烂场雨’,造成了夏粮减产25.5亿斤。”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回应询问时指出,近年来,农业灾害异常性、突发性、极端性特征越来越明显,高温干旱、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也多发重发,这是造成粮食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河南省麦收遭遇近10年以来最严重的“烂场雨”,凸显我国粮食生产领域抗风险能力亟待加强。与此同时,粮食增产的难度和粮食供给保障的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

对此,唐仁健称,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要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排灌能力,加快补上履带式农机、应急排涝机具、移动式烘干设备等救灾设施短板。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从根本上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针对农民种粮收益下降问题,唐仁健表示,近些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较快,粮价基本保持稳定,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仍然突出,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一定程度有所影响。

为此,重点是应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让农民愿保尽保、应赔尽赔,推进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让农户种粮能够有起码的合理收益。

从调研情况看,唐仁健表示,农户自种、流转土地种、生产托管种这三种经营方式,目前看实行托管的效果最好,成本最低、收益最高。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会重点支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同时加快发展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对于如何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唐仁健表示,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制度化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主产省的倾斜力度,推动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引导产区与销区通过建立异地储备,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等方式开展产销协作,支持主产区建设一批链条完整、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粮食产业集群、产业园,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加快修订《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

粮食节约也是此次专题询问会重点关注的内容。河南工业大学粮食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穆中杰曾向界面新闻表示,“节约粮食是我们获得粮源的消极方式,但却是较为有效的立即获得粮源方式。”他指出,从粮食生产到收货、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重视节约粮食的法制建设,其重要性不亚于粮食生产环节。钱龙也曾表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就是打造无形良田,“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增产。”

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专题询问会上介绍,我国将完善多元食物供给和粮食节约减损政策。在加强多元食物供给方面,积极顺应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多样化食物供给的需求,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探索发展生物科技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在粮食采收和运输环节,加快提升农机装备节粮性能,确保“颗粒归仓”,持续推进无人联合收割机、自动驾驶拖拉机等研发应用,加快推动无人农业作业试点,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同时,鼓励汽车企业研发生产先进适用的厢式运输车、散装粮食运输车等专用车辆并推广应用,最大程度减少运输环节损耗。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指出,近年来,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宴席、自助餐等场景的浪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他特别强调,减少餐饮浪费,促进节约减损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商务部将加快修订《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细化反食品浪费法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餐饮外卖平台的要求,明确商务系统反食品浪费的职责。同时,推动出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制止餐饮浪费的政策措施。”王文涛说。

他还表示,要坚持将制止餐饮浪费作为基础要求纳入餐饮行业标准,推动将已制定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结合用餐场景细化标准实施指引,完善餐品信息描述,鼓励行业协会依法依规开展绿色餐饮评价。

农业农村部: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 创新与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相适应的金融产品

农业农村部31日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133号(农业水利类193号)提案答复的函摘要》。其中“关于提高农民种植粮油作物补贴水平”方面提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让种粮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一是稳定种粮补贴政策。稳定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扩种、耕地轮作休耕等补贴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种粮农民给予直接补贴。二是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创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库,创新开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兴农撮合”活动,开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产粮大县。三是提升粮食规模化经营水平。支持新疆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聚焦大豆、玉米等重要粮油作物,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集成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一方面,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建立价格、补贴和保险联动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创新与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统筹的土地出让收益使用等向主产区倾斜,合理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

统筹研究相关农产品进口关税待遇问题,支持中俄农业合作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3038号(农业水利类264号)提案答复的函摘要。

   其中提到,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等积极服务中俄农业合作相关工作,通过进口暂定税率方式对部分紧缺农产品实施优惠政策,为中俄农产品进出口及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下一步,将继续结合发展需求情况等,统筹研究相关农产品进口关税待遇问题,支持中俄农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