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支持地方财政的政策利好频繁释放,但政策目的指向维持地方财政的“稳定”和“应急”,对提振年末钢材需求的溢出效应有限。
【正文】
一、支持地方财政组合拳发力
九月以来,针对保持地方财政的稳定和应急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1. 九月以来开展的地方政府债特殊再融资项目迄今为止已经发行超过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的核心是通过对地方债务负担(包括显性和隐形债务)进行置换,以达到以新换旧,以短换长,以低(利率)换高(利率)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预计总体再融资债券的规模或在1.5万亿~2万亿之间,整个过程持续到明年。
2.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0月24日授权国务院在授权期限内(决定公布之日至2027年12月31日),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3.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增国债以及预算调整的决议:将于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用于灾后重建、工程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今年拟使用5000亿元,剩余部分结转明年使用。
由于一万亿特殊国债的发行要求年底前落实,又属于增量债务,无需地方政府偿还,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黑色市场的价格从周二午盘后开始出现上涨,乐观情绪再回钢材市场。
二、对地方财政的政策支持定位于“维稳”和“应急”
如果冷静观察可以看出以上各项举措的核心都指向支持地方财政的稳定,并对灾后重建等应急项目由中央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进行直接支持(转移支付):政策目的指向“维稳”和“应急”,其背后是地方财政临近年底的积累的支出压力。
今年以来,地方财政的一般性收入(包括税收)和卖地收入都经历了改善瓶颈(图1)。尤其是今年头九个月的卖地收入仅为3.09万亿元,同比下滑19.8%;同期一般税收收入9.97万亿元,虽然累计同比增加19%,但处于近五年平均水平。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捉襟见肘,但支出相对刚性,尤其是部分地区今年遭遇自然灾害后的灾后重建资金面临挑战。因此,在当下地产市场尚在寻底,卖地收入短期难以改善,又面临年关之际,加大对地方财政的各项支持,无异于雪中送碳。
另外,今年社融增量中政府债券发行是主要驱动因素。但截至九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基本发行告罄,对四季度的社融增量的政府债券部分势必给予支持也成为对地方财政支持的组合拳的原因之一。
三、虽然组合拳频发,但对年末钢材需求的溢出效应有限。
1. 在组合拳的增量债务主要来自于特别国债的5000亿元的灾后重建和水利基建支出。
· 以水利投资用钢模型测算:水利建设用钢/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0.05,即每增加1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则水利建设的直接钢材消费量约为500吨。因此,即使今年的5000亿特别国债全部用于水利建设,也仅能拉动250万吨钢材需求,对钢材需求溢出效果有限。
· 今年头九个月,我国包括国债、地方债和城投债累计发债规模达到19万亿元左右(其中,国债7.48万亿元,地方债7.06万亿,城投债4.68万亿)。而新增的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落地对今年总体债务增量来说增量并不大,只占了2023年1-9月份新增债务总额的2.6%,难言驱动型利好(图4)。
2. 同时,必须注意到特别国债对债券用途有相对明确的规定,配合今年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确实存在资金紧和任务重的情况,对大规模新基建项目的溢出效应有限。
3. 在组合拳重的特殊融资债券主要是对往期存量债务的置换。虽然会存在对企业拖欠历史债务的清偿,但主要还是对历史债务的还本付息,对基建投资的溢出效应有限。
4. 本年度仅剩两月有余,离春节三月有余,北方地区由于天气影响施工放缓已经逐步展开,对建筑活动的负面影响明显。
支持地方财政组合拳发力不能仅看今年的效果,需拉长周期看到对节后市场需求的影响,特别是对冬储价格的影响。当下钢铁市场的核心矛盾集中于供过于求下钢厂亏损局面难逆。政策组合拳下,仍需谨慎看待今冬钢材需求的边际变化。
(黑色产业研究服务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