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CFC金属研究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文作者 | 江露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4年4月3日
摘要
宏观转向会引发诸多不相关的商品普涨或普跌,即产生共振效应。整体来看,南华商品指数经历了几次大幅波动,较为明显的宏观事件有:(1)全球金融危机及后续“四万亿”刺激+美国量化宽松;(2)欧债危机叠加全球经济增速下行;(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棚改货币化;(4)疫情冲击及疫后经济复苏+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5)美联储激进加息。
复盘总结:
当突发国际负面事件或流动性突然紧缩,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通常呈现跌速较快、下跌时间短、跌幅大的特点(如金融危机、疫情冲击、2022年美联储加息),但伴随后续强烈刺激经济逐步恢复,大宗商品会迎来反弹甚至创出新高(如“四万亿”刺激、量化宽松);
当出现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问题,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通常呈现跌速缓慢、下跌时间长的特点(如2011年起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这就需要长期的修复和内生性变革(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棚改货币化)。
2024年走势展望:
2024年宏观环境趋于稳定,没有“黑天鹅”事件冲击,南华商品指数围绕2500点中枢震荡,调整期下行幅度也较为缓慢。
2024年美联储降息所带来的流动性释放叠加国内政策托底,南华商品指数或存在一定反弹空间。但全球GDP增速修复空间有限,在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后,商品指数存在回落压力。
关注点:美国降息进展、国内政策刺激力度
一、引言
宏观转向指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相应地,宏观转向会引发诸多不相关的商品普涨或普跌,即产生共振效应。本文跟踪南华商品指数走势,梳理宏观转向时间节点,对历史事件复盘,并测算转向程度,结合近期宏观形势预判日后商品走势。
二、以史为鉴:复盘历次大涨大跌
2.1南华商品指数走势
整体来看,南华商品指数呈现明显周期性涨跌,较为明显的是:
(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导致商品价格大跌。此后国内“四万亿”刺激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在经济大幅修复背景下,南华商品指数回升。
(2)2011年-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行,产能过剩,南华商品指数持续走弱。
(3)2015年末-2017年:美联储加息确定经济回暖叠加国内供给侧改革,房地产棚改货币化,刺激终端需求回升,商品指数明显回升。
(4)2020年一季度: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短暂停滞,南华商品指数下行。
(5)2020年4月后:经济复苏叠加美联储量化宽松,流动性充裕,商品指数大涨。
(6)2022年6月后: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带动商品指数大幅下跌,2023年6月开始震荡回升。
2.2 指标拟合
通过计算南华商品指数(同比)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可以得出反映生产端价格和经济景气度的 PPI、PMI 指数以及 GDP 同比与南华商品价格指数的相关性较高,尤其是 PPI 相关系数达到 0.6 以上。
2.3历史事件复盘
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商品震荡后快速下跌
(1)宏观事件
2008年3月16日,著名投行贝尔斯登申请破产,后由美联储通过摩根大通提供紧急支持进行救助,这一风险事件已引发市场担忧。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金融危机进入新阶段。
(2)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3月开始,伴随贝尔斯登申请破产,金融危机发酵,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9月,雷曼兄弟宣告破产,GDP增速下行斜率陡峭,直至2009年3月才开始筑底企稳。
(3)商品走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南华商品指数呈现高位震荡后快速下跌。7月中旬以前,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创下新高;而7月中旬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商品上涨行情结束,短期内急转直下。
南华商品指数从7月1484点的高位一路快速下滑至12月815点的历史低位,总体跌幅达45.08%。
② 2008年底-2011.2:高强度政策刺激加快经济复苏,商品整体上涨
(1)宏观事件
国内:2008年11月国内推出“四万亿”计划救市,同时,央行降息幅度创历史新高。
国外:美联储开启宽松周期力图救市。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通过直接印钞购买贷款和资产向市场释放流动性。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推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3月,美联储宣布加快QE1步伐并扩大融资抵押品范围以压低长端利率。2010年8月美联储再次释放QE2信号,市场预期转强。
(2)经济运行情况
在诸多高强度刺激下,全球流动性充裕程度提高。GDP增速企稳回升至危机前水平,中国GDP增速回升至 10%中枢水平,欧美GDP打破负增长,经济企稳回升。
2009年迎来宽货币、宽信用周期。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34.8%,创下历史之最;M2同比大增,11月增幅高达29.7%。投资方面需求同样旺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幅走扩,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上升,带动房价迅速升温。
(3)商品走势
2008年12月初,南华商品指数触及低点815后开始上升。2010年伴随央行升准、欧债危机发酵,指数小幅回调至1250点左右,随着美联储QE2信号确立,商品指数一度攀升至2011年2月的1676点,整体涨幅高达106%。
③ 2011.2-2015.12:全球经济承压叠加产能过剩,商品进入下行周期
(1)宏观事件
国内方面,为应对高通胀多次升准加息收紧流动。央行于2011年开启一轮紧缩周期,年内升准六次,累计上调3%,同时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国外方面,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评级机构下调多国信用评级。美国于2011年4月释放QE2结束信号,5月美国债务达到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8月标普下调美债评级引发市场恐慌。2013年12月美国退出购债计划,2014年10月美联储退出QE3。
(2)经济运行状况
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回落,海外债务风险加剧。2011年国内GDP增速9.55%,此后四年逐年下滑至7.86%、7.77%、7.43%和7.04%。2013年以来,供给端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放大,以矿产和原油为代表的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渐下滑。
海外方面,债务危机风险加剧,欧元区GDP一度负增长。2011年5月美国债务达到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8月标普下调美债评级引发市场恐慌。
(3)商品走势
2011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发展滞缓,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评级机构下调多国信用评级,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连续暴跌,9月单月大跌逾200点至1300点左右。整体来看,2011年以来商品指数从历史高点1676点下滑至817点,下跌幅度达51.23%。
④ 2015.12-2017.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棚改货币化驱动、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商品触底回升
(1)宏观事件
国内:供给侧改革叠加需求端棚改货币化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初国务院专门发文重申严禁新增钢铁、煤炭产能,叠加需求端“棚改”货币化政策驱动。
国外:美联储加息落地,确立全球经济进入复苏信号。在金融危机后的6年里,美国一致通过QE向全世界输送流动性,而本轮启动加息传达的信号是: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充分复苏,货币政策开始收紧。
(2)经济运行状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相关行业工业增加值降低,钢铁、玻璃、水泥、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趋势性上行。需求端,棚改货币化推动房地产迎来繁荣周期,开发、新开工、销售面积均大幅上涨,销售面积同比一度超过30%。
(3)商品走势
本轮大宗商品在长达5年下跌后,终于迎来牛市行情,在一年多时间快速反弹,指数从817.81回升至1448.47,涨幅高达77.12%。
⑤ 2020.1-2020.4:疫情冲击下商品阶段性走熊
(1)宏观事件
2020年1月开始,全球受到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冲击,经济陷入短暂停滞期。
国内:疫情迅速蔓延,1月23日武汉实施严格管制措施,工厂暂停生产,运输渠道受阻,严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国外:1月底英国脱欧靴子落地利空,全球库存周期上行被强力打断。疫情使得全球贸易链中断,但国外采取疫情管制措施较晚。
(2)经济运行状况
受疫情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速大幅下行,十年以来名义GDP再次降为负值。美国服务业景气度四年来首次出现收缩,经济显现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迹象。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一季度第一产业GDP同比-3.09%,第二产业GDP同比-9.71%,国内经济遭到重创。
(3)商品走势
疫情冲击对商品市场的影响短暂而剧烈,短短两月内南华商品指数下降300点。2020年1月至4月南华商品指数大跌,从1552.41下跌至1260.53,区间跌幅达18.8%。
⑥ 2020.4-2022.6:疫后经济复苏背景下商品大涨
(1)宏观事件
疫情后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周期。2020年3月,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10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1%-1.25%降至0-0.25%,并推出7000亿美元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购买5000亿美元国债以及2000亿美元抵押担保证券,缓解市场动荡。
俄乌战争于2022年3月爆发,引发经济滞涨,能源供应短缺问题突出,推动以能源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2)经济运行状况
疫情后美联储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周期,带动疫后整体需求复苏。量化宽松助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也促进了对住房下游产品的需求激增,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出口的耐用品,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周期中需求持续强劲。
(3)商品走势
本轮受疫情冲击后迎来大幅反弹,两年多的时间内商品指数冲高至2565点历史高位,涨幅超过100%,主因美联储宽松政策叠加疫情以来积压的需求释放。
⑦ 2022.6以来:美联储加息,商品呈现震荡态势
(1)宏观事件
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本轮与上一轮加息逻辑不同,加息程度较大,节奏较快,主因压制由于疫情叠加俄乌战争导致的高通胀。2023年3月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美国银行业出现危机。2023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稳增长”定调,大幅提振市场信心。
(2)经济运行状况
美联储加息初期,在全球流动性收紧大背景下,GDP增速放缓,主要经济体PMI也有所承压,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回落至荣枯线以下水平,经济发展滞缓。
但随着加息收紧带来的利空出尽,商品走势逐步企稳。2023年6月以后,部分国家PMI有回暖趋势,经济又呈现一定的弱复苏态势。
(3)商品走势
本轮大宗商品主要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于2022年6月、7月均跌超10%,仅2个月时间指数从2565.82降至1964.4点。而伴随经济弱复苏,2023年6月之后商品指数涨超20%。
历史复盘总结:
当突发国际负面事件或流动性突然紧缩,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通常呈现跌速较快、下跌时间短、跌幅大的特点(如金融危机、疫情冲击、2022年美联储加息),但伴随后续强烈刺激经济逐步恢复,大宗商品会迎来反弹甚至创出新高(如“四万亿”刺激、量化宽松);
当出现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问题,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通常呈现跌速缓慢、下跌时间长的特点(如2011年起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这就需要长期的修复和内生性变革(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棚改货币化)。
三、展望后市:2024年宏观转向节点
展望未来,大宗商品市场将主要迎来以下几大利好:
(1)IMF上调全球经济增速,但修复空间有限
IMF对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6%,比2023年10月的预测值高0.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球GDP增速为3.1%。此外,欧元区能源价格冲击的影响消退,以及通胀降速快于预期、家庭消费走强等因素,也对其经济复苏起到了助推作用。世界主要经济体表现出的“韧性”,成为IMF上调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的主要动力。
(2)2024两会定调积极
政府“稳增长”目标明确,总体基调偏积极。GDP增长目标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财政政策方面,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并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3)中美货币政策或同频共振
国内货币政策方面,宽货币周期延续。2月5日正式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随后5年LPR超预期调降25bp,反映政府“稳信心、降成本、稳地产、扩内需”的目标。
美联储降息预计在今年6月后,当前美联储不急于过早进入降息进程。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韧性仍较强,2月CPI同比增长3.2%。
中美货币政策有望迎来同步降息周期,政策同频共振将使全球流动性充裕,为大宗商品市场反弹提供驱动力。
(4)后续有望迎来补库进程
目前中美库存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预计下游将迎来补库进程,遇到商品低点将带来潜在利好。
(5)PPI、PMI企稳回升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PPI同比增速低位回升,表现出企稳迹象,预计未来PPI跌幅将继续收窄。中国3月制造业PMI超季节性反弹至50.8,重回扩张区间,环比上行1.7个点,超出市场预期,显示我国需求改善幅度较为明显。
总结:
当前宏观环境趋于稳定,没有“黑天鹅”事件冲击,南华商品指数围绕2500点中枢震荡,调整期下行幅度也较为缓慢。
通过复盘宏观转向对商品的定价影响,在2024年不存在重大利空或利多背景下,商品指数不具备大幅下行的压力,也不会迎来历史上受到重创后触底反弹的动力。
2024年美联储降息所带来的流动性释放叠加国内政策托底,南华商品指数或存在一定反弹空间。但全球GDP增速修复空间有限,在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后,商品指数存在回落压力。
作者姓名:江露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