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粮网
当前,国际、国内玉米价格都处于下行周期,而国内又恰逢丰产预期兑现和卖粮压力较大的季节,新季玉米价格高开低走,目前收购价格已置于种植成本附近,并不断向下测试。
随着玉米价格逐步跌破市场预期,对后市看空的心态显得愈加浓烈。后市玉米价格究竟还有多少下跌空间?玉米行情的拐点什么时候出现?这些问题都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焦点。
卖压凸显,玉米价格持续下跌
分地区来看,从9月中下旬开始,辽宁和黑龙江东北地区的早熟玉米陆续上市,由于今年天气良好,上市时间也较去年同期提前一周左右。双节过后,东北各地新玉米陆续收获上市,由于终端饲料养殖企业养殖利润不佳且对新粮后市存看空预期,因此采购意向普遍不高,导致烘干玉米走货欠佳,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持续下行。
以北方港为例,截止10月20日,鲅鱼圈、锦州港二等主流收购价格为2510~2540元/吨,较10月初下跌了80~110元/吨。
双节前,阴雨天气阻碍了华北玉米的收割步伐,进入10月份后,山东、河北天气转晴,玉米收割进度同步去年,随着上市进度的推进,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车量不断提升,企业收购价格也是一路下跌,低点时跌至2650元/吨。中旬,随着价格下跌,基层农户惜售情绪再起,深加工企业到车量下降,华北玉米价格止跌反弹。
当前华北市场的深加工企业到货多以潮粮和高霉变、高毒素玉米为主,低水分干玉米有价无市。截止10月20日,华北地区贸易环节霉变2%以内、水分15%~16%的毛粮主流收购价1.28~1.33元/斤,净粮理论装车价1.32~1.36元/斤,和月初相比累计下跌5~6分钱。
当然,如果我们和去年同期做横向对比,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今年新季玉米上市初期的价格走势和去年完全相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本年度玉米丰产预期较强且已开始逐步兑现,后期供应预期相对较为宽松;
二是饲料企业替代品和进口玉米供应充裕,在对新季玉米价格持看空预期的心态影响下,采购意愿不高;
三是养殖业持续亏损,多以刚需补货为主,需求跟进不及时;
四是阴雨天气导致华北地区玉米霉变和毒素超标,深加工企业到货量居高不下,企业持续压价收购;
五是东北部分地区收获上市时间较去年提前,叠加当前气温较高,潮粮不宜存储,农户被迫出货,供应宽松格局之下,烘干玉米走货欠佳,导致东北玉米价格持续下跌。
后市玉米价格下行空间有限,转机或正在酝酿
诚然,无论是从市场情绪还是实际供需格局出发,后市仍存一定看空预期,但跌幅已经十分有限,转机或正在酝酿。
利空因素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短期内气温依然偏高,不利于玉米存储。根据天气预报,未来15天内,东北、华北、黄淮地区的平均气温仍较常年平均气温偏高1~3℃,对产区玉米存储形成不利条件,市场潮粮供应依然相对宽松,而深加工企业及烘干塔收购意向不高,或利空玉米价格。
二是华北地区农户多以储存玉米棒为主,持粮等价,干玉米供应相对紧张。而潮粮及霉变超标玉米又只能发往深加工企业,导致深加工企业在玉米到货量持续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压价意向明显,预计潮粮价格仍有小幅下滑可能。
三是终端养殖持续亏损,建库意向不高。目前养殖端仍在亏损,饲料及养殖企业多以维持刚需补库为主,在替代品充足的前提下,销区饲料企业对玉米采购积极性不高,建库预期价格仍较当前价格低30~50元/吨。
当然,随着利空出尽,市场的利多因素也开始逐渐显露。
一是随着玉米价格跌破市场预期,基层农户的惜售情绪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跌破种植成本以后,供应将会收紧;
二是进入11月份以后,随着产区气温逐渐下降至零度以下,有利于玉米存储,基层农户的售粮心理相对当下就变得不那么急切,加之11月份以后铁路运力也会变得相对紧张;
三是就玉米价格本身而言,随着价格持续下跌的同时,小麦和稻谷价格正在逐渐失去替代性价比,换句话说玉米饲用性价比正在逐步回归;
四是贸易商受去年亏损严重影响,本年度观望情绪较重,与此同时,饲料和深加工企业库存相对均处于低位,随着后期农户惜售情绪加重和价格企稳,贸易商和下游企业均会入场建库;
五是在跌破成本线之后,国家队会大概率托市。从宏观层面而言,如果农民亏损太多,下年种粮积极性将受到影响,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微观层面而言,按照3年2000万吨储备计划,去年收购了大约600万吨,今年一次性储备至少也在600万吨甚至更多,另外,在8月份翘尾行情时,部分地方储备轮出量较多,预计在年底之前仍会轮入。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利空因素仍旧占据上风,短期内玉米价格仍有小幅下行空间,预计东北玉米价格还将下跌20~50元/吨,华北部分低质粮或小幅下滑30~50元/吨。但随着价格跌破市场预期,利多因素也开始逐渐显现,预计11月上旬后,国内玉米价格将会从底部反弹,但在利空和利多因素交织之下,反弹幅度或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