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PGX导读:近期,全国多地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着力建立完善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居民用气价格也开始纳入联动范围,这是本轮价格联动新政最大的亮点。青岛、西安、南京、济南、兰州等多个城市启动了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调整了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
近期,全国多地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着力建立完善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
公开信息显示,自2023年6月以来,全国二十余个地市发布了价格联动新政,设置与优化了价格联动机制的具体内容,包括联动的范围、周期和方式等。具体来看,各地的价格联动机制又不完全一致。
有观点认为,天然气顺价销售和价格联动政策都不属于市场化改革举措,只是增加了价格的灵活性。笔者对此的认识恰恰相反:增加价格的灵活性,减少直接行政干预是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基础,也应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居民用气价格也开始纳入联动范围,这是本轮价格联动新政最大的亮点。青岛、西安、南京、济南、兰州等多个城市启动了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调整了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从各地发布的通知来看,实施价格联动后,居民气价有一定幅度的上涨。据悉,这主要是因为2023年居民用气的门站价格的上涨幅度更高,从此前的基准门站上浮5%上调为上浮15%。
居民气价一直以来是上游天然气价格改革最后的“堡垒”,价格改革时对其尤为谨慎。2018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实现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价格机制的衔接。不过,在省级门站环节,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一直未能真正实现完全并轨。近年来,在国际气价高涨的情况下,为保障民生,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涨幅受限,缺乏调节弹性。而在下游城市燃气环节,居民气价由政府定价,调价则要履行听证等众多程序,终端居民用气价格往往调整滞后或不调,难以反映天然气价格的变化。
在非居民用气价格方面,门站环节的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程度高,除了受管制的管道气外,其他气源门站价格早已放开。在城市燃气环节,全国主要省市都建立了非居民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但在实践中,因为各种因素,各地的价格联动机制执行难度较大,联动滞后现象普遍。
近两年,国际气价高企,居民气与非居民气之间的交叉补贴扩大,完善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的呼声强烈。建立健全天然气价格上下游联动机制,天然气的价值链就能更顺畅地传导。
有观点认为,让买卖双方通过自主协商或交易竞争形成价格,才是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方向。这是天然气市场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也并不意味着价格完全放开。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采、进口等各环节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也没有完全放开终端天然气价格。在我国,天然气行业上游是寡头垄断市场,中间管输环节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下游配气环节主体多,但在特许经营制度下,竞争不充分,由买卖双方自行达成价格,也并不是理想中市场化的价格。况且,当下国内外的能源供需环境并不利于推进天然气价格完全市场化。
总的来看,建立与完善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有利于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但要注意政策实施的连贯性,要预防联动机制成为“摆设”,机制要运转起来,价格要能上也能下。
本文来源 | 南方能源观察
本文作者 | 黄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