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铜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鉴于现有的产业格局及工艺发展现状,铜元素的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我国定价话语权偏低。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铜的需求量明显增长,废铜的回收再利用显得愈发重要。
铜是柔软的金属,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全球铜资源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其中,智利拥有铜储量 1.9 亿吨,以 21.3%的占比位居全球首位;澳大利亚、秘鲁分别以 10.9%、9.1%的占比排名第二、三位置;2022 年中国铜资源储量 0.27 亿吨,仅占全球总储量的 3%,资源较为贫乏。铜矿大量依赖进口,这导致了我国电解铜原料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特别是近几年冶炼产能的不断释放,导致我国对外依存度突破80%关口。
而且,矿石品位下降是该行业的一个既定的、持久的挑战。随着现有矿山的 扩张,矿石品位往往会下降,开采同样数量铜的成本也会增加。S&P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铜矿平均品位已从 2015 年的 0.45%下降至2021 年的 0.42%,并预期全球铜项目的计划 产能自2023 年后开始大幅减少。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铜企资本支出不会有太大涨幅,新增铜矿释放或在 2023 年见顶。
作为金融属性强的大宗商品,进口依赖度过高国内缺少定价话语权,影响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替代品再生铜是铜的重要来源,根据ICSG 统计,精炼铜生产中约有 15%~17%为废杂铜原料。在西方国家,再生铜(包括直接利用的杂铜) 在精炼铜的总产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其中,法国、英国、联邦德国 等均在 40%以上,意大利几乎 100%的精铜是再生铜。我国是铜的消费大国,但储量有限,为了解决国内铜资源的短缺问题,废杂铜再生利用为满足我国铜消费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凸显了废铜再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废铜对铜资源的补充作用
废铜作为我国重要的铜元素补充,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铜的需求量明显增长,废铜的回收再利用显得愈发重要。
废铜利用所节省的碳排放量主要体现在铜矿开采以及直接利用和生产铜材两端,约7成的废铜流入再生铜杆加工, 剩余的低品位的废铜再流入阳极板加工。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角度来看,与原生铜(矿山-电解铜)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节能约1吨标煤,节水近400m3,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节能87%,与精铜制杆(铜精矿-电解铜-铜杆)相比,废铜再生直接利用生产1吨铜杆可以减少0.637吨碳排放,节能53%。
供需概况
废铜的来源主要分为两方面,国内回收和进口。首先国内废铜供应,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废铜,冶炼端产生的新废包括炉渣和阳极泥,加工及终端包括工业残次品和边角料。由本厂重新回炉利用或由上游回收利用,不会流向市场。因此主要回收的是流入市场的旧废铜,是在使用之后被丢弃的铜资源,通常会被回收商回收之后,集中起来卖给造铜企业。
国内供应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旧产品替换频率的增加,2016-2019年中国废铜产量呈稳步增长。但2020年开始受劳工和拆解率下降影响,废铜产量下滑。2022年,废铜回收量约为235万吨,同比下降2.08%。
海外进口方面:由于国家进口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我国不断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有序减少。特别是2020年进口批文执行开始,废铜进口量跌落至94万吨,但在国内庞大需求的背景下,进口情况再度放开。2022年废铜进口量174万吨,较去年约增加8万吨。
需求方面,自2009年开始,一系列有关再生资源行业的政策相继颁布,极大的带动了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2009 年,我国开始实施先征后返的财税优惠政策等等,作为废铜的主要下游再生铜杆行业产能加速扩张,已有产能超过800万吨;同时,电解铜的新增产能也在陆续投产,亦将增加对于阳极冶炼的需求。因此当前废铜下游市场需求逐年增加,预计2022年同比增幅在5.5%。
发展趋势
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完善的再生铜循环利用体系,如美国再生铜产量占总产量的60%,德国占比80%。我国的占比只有30%-40%左右。再生铜作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方式之一,在碳中和背景下,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再生铜产量达到400万吨。因此我国再生铜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废铜的应用量在未来还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