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能效能效2023,挑战了谁的底线

期货之家021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简称《能效水平2023》)。此前,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简称《通知2021》)同时废止。

  《能效水平2023》明确了拓展重点领域范围、强化能效水平引领、推动分类改造升级、做好工作统筹衔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业内认为,这将有效推动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的不断提升。

新版能效能效2023,挑战了谁的底线,第1张新版能效能效2023,挑战了谁的底线,第2张

  01

  范围扩大 动态调整

  中国石油石化:各位领导好!《能效水平2023》新增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淼:对比看来,《能效水平2023》在《通知2021》所涉及的25个重点领域基础上,结合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耗、规模体量、技术现状和改造潜力,新增加了11个领域,使涉及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达到19个,涵盖领域能耗总量占到全行业能耗总量的80%以上。

  这次扩展的涉及化工行业的有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6个子行业。这几个子行业不仅产能、规模在全球占首位,能耗强度也很高,是主要的耗能产品。所以,节能降碳的潜力和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大。

  中国石油石化:除拓展重点领域范围以外,《能效水平2023》还做出哪些与化工领域相关的重要调整?

  李淼:《能效水平2023》结合了各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情况,对《能效水平2021年版》涉及的25个重点领域中的4个领域基准值或标杆值进行调整提升,进一步强化了能效标杆引领作用和基准约束作用,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立足长远发展,高标准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例如,对以无烟煤为原料的煤制甲醇的基准值有所调整,即2023版的比2021版的基准值提高了100千克标煤,从原来的1600千克/吨基准水平降到了现在的1500千克/吨。再如,纯碱产品——联碱法的轻质、氨碱法的重质和联碱法的重质纯碱三种不同的生产工艺,基准值和标杆值都有所变动。总体来看,涉及到炼化或者石化行业的没有调整,只是有新的纳入,调整主要在化工行业产品。

  02

  明确时限 促进提升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能效水平2023》的发布对行业和企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王天宇:《能效水平2023》从国家标准层面,进一步提升了对节能降碳的要求,对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企业的节能降碳和经济水平优化。

  齐本东:从此次发布的能效水平指标看,能够促进全行业协同发力、指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提升各行业能效水平的目标。一方面控制新增低效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倒逼落后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结构优化调整、设备提效更新、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李淼:《能效水平2023》对整个石化化工行业推动节能降碳和低碳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管是从企业层面还是行业层面,节能降碳、提高能效水平,目前看都是最切实可行又有经济效益的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路径。行业或者企业通过能效水平对标、实施改造升级,提高用能效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采用像能源替代等碳减排的路径。

  中国石油石化:《能效水平2023》指出,此前明确的炼油等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本次增加的乙二醇等11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针对这两个时间节点和要达到的目标,炼化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李淼:此前,我们通过调研走访、节能诊断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对行业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大部分行业和企业应该是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改造或者管理升级来达到行业能耗基准水平要求。当然,对企业来讲,挑战确实摆在眼前。各企业情况有所不同,涉及到的因素也非常多。从国家对重点工业领域节能降碳的目标要求来看,是基于行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内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的不同,从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像炼油、乙烯、对二甲苯,有些是要求加快退出,有些是要淘汰落后,有些是推动进行有序提升。

  对产能规模不大、生产工艺先进性不高,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或者技术迭代来进一步实现能效提升,从而达到行业基准水平要求的企业,到2025年将面临淘汰或者是关停的局面。

新版能效能效2023,挑战了谁的底线,第3张

  03

  长抓不懈 优化管理

  中国石油石化:近年来,企业在能效提升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张新:2023年4月,云南石化炼油能耗46.46千克标油/吨、全厂能耗68.67千克标油/吨,同比炼油能耗和全厂能耗均下降1.7%,创下历史月度能效最好水平。云南石化始终强化节能是第一能源和“节约优先”的理念以及“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增效”的观念,在经营上精打细算,管理上精雕细刻,生产上精耕细作,技术上精益求精。

  例如,在经营上,优化产品质量富余,实现效益最佳平衡点。在满足生产互供混苯的质量指标前提下,控制适宜的重整反应温度,副产氢气,满足全厂氢气平衡;汽油辛烷值池有富余,公司果断决策实施降低异构化油辛烷值方案,实现整体运行收益和能耗之间的最优化取值;渣油装置掺炼催柴,提高催柴十六万指数等。着力开展节水减排降本增效工作,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始终坚持“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原则,实现厂区雨水不外排,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污水回用率,循环水浓缩倍数控制在7左右,烟脱补水采用净化水,渣油装置降低热低分空冷注水量,预计减少延迟焦化装置冷切焦水的新鲜水使用量等,持续开展节水减排专项工作。

  齐本东:青岛炼化自投产以来,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指标始终低于标杆值7.5千克标准油/(吨·能量因数),并逐年、稳步下降。该指标从2020年的6.49千克标准油/(吨·能量因数)继续下降到2022年6.37千克标准油/(吨·能量因数)。

  目前,公司已连续9年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专业达标竞赛中排名第一,参与同类装置竞赛的16套装置中,始终保持有7套排名前三。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深入开展对标活动,汇智聚力深挖潜能;加强过程优化创新,千方百计降耗提效。公司通过组建生产优化团队常态化开展生产经营、节能降碳方面的优化方案测算,在日常管理中持续抓好蒸汽、氢气等系统的实时优化调整、加热炉的高效运行、存量节能设备设施的长周期运行、提高装置间直供率等工作,直供料率、加热炉热效率、自备电厂发电量、节能设备设施同步运行率等指标均处于先进水平。二是加大节能改造力度,不遗余力提升能效。2023年,公司利用“四年一修”的大检修机会加大节能投资,全年将实施12个能效提升项目,投资1.3亿元,可实现年节能2万多吨标煤。

  王天宇:中海油惠州石化从五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对标行业用能先进企业能效,对节能低碳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引进、吸收并推广应用。

  二是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如加热炉能效提升技术、节电、高效换热器和热泵技术等,在后面二期大检修期间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制定中长期“双碳”规划,深度评价装置用能优化,结合公司转型升级,从工艺流程优化、降低氢气用量等方面进行节能与降低碳排放研究与规划。

  四是实施大系统用能优化,在2023年度完成全厂低温热联合利用、低温热制冷等重点节能降碳项目投用,为公司顺利完成节能降碳“十四五”和“三年任期”任务指标提供保障。

  五是推进煤制氢国产气化炉余热发电项目,新建一套ORC余热发电装置对副产蒸汽余热进行综合利用,实现节省循环水用量和利用副产蒸汽余热产生额外的电能的效果,项目经济性良好。

  04

  攻坚克难 持续提升

  中国石油石化:近年来,石化行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其中,能效提升比较显著的行业有哪些?

  李淼:据联合会统计,2020年能效“领跑者”企业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1192千克标煤/吨,比2011年的1554千克标煤/吨下降了23.3%,其中能耗较大的黄磷、聚氯乙烯、电石、烧碱等产品对应能耗下降幅度分别为27.8%、22.2%、16.8%、9.5%,远超行业平均下降水平,部分石化和化工企业的能效指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例如,根据《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电石产品能效标杆值为单位产品综合能耗805公斤标准煤/吨,基准值为940公斤标准煤/吨。据电石协会初步统计测算,国内目前能够达到能效标杆值的企业产能合计占电石总产能的10%,达不到能效基准值要求的电石产能约占总产能的30%。通过“十四五”期间的改造提升,国内电石产能将全部达到基准值要求,大约有30%产能可达到标杆值要求。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企业应如何继续做好节能降碳工作?

  齐本东:目前,公司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指标较标杆值低15%。在未来的节能减排工作中,重点在于精细化管理、应用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公司面临炼油行业转型发展带来能耗增加与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之间的平衡。在设计阶段需统筹考虑存量优化,最大化消纳能耗增量。总之,在公司生产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能效水平会继续稳步提升,公司仍将争取继续保持能效领跑全国原油加工行业。在转型发展结构调整的情况下,设计阶段对照能效水平值,通过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全面与存量系统优化结合,生产阶段加强精益管理深度,争取实现不超标杆水平。

  王天宇:惠州石化的“十四五”总体节能降碳目标为节能量14.5万吨标准煤。公司根据生产实际,制定了“节能降碳规划方案”,在工艺技术改进、低温热利用、加热炉改造、节电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深挖装置节能潜力,持续升级改造。例如,芳烃装置能耗大,燃料消耗占了大部分。装置加热炉多,检修前热效率在92%左右。虽然不低,但惠州石化运行三部在继续改造提高。在今年的检修中,进行了4台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改造和炉壁喷涂改造。其中,F401A/B和F402A/B加热炉更换了全新的余热回收系统,将原先单个余热回收器改为两个,且将原来单与空气换热改为与空气和燃料气均换热。改造后的热效率提高至95%以上,节省燃料气5048t/年,每年减少CO2排放1.17万吨,年可增加效益1700万元。目前,由集团公司整体牵头实施的“大亚湾区千万吨级CCUS集群示范项目联合研究”已经开展相关工作,并规划在惠州石化开展CCUS示范项目建设,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参与项目可研、现场踏勘和项目论证等相关工作,为惠州石化中长期降碳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张新:“十四五”时期,云南石化以节能提效为主要抓手,坚持“节约优先、清洁替代、减排创效”原则,强化节能提效、高价值组分回收利用,逐步推进光伏绿电、氢能示范工程,加快开展减油增化项目前期研究。重点实施石油焦质量升级改造、PSA1解吸气氢气回收、厂区屋顶光伏发电、原油罐区电伴热替代等项目。

  到2025年,炼油单因能耗降至6.80千克标油/(吨·因数),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到18%,CO2排放量控制在330万吨以内。

  目前,企业正在攻关一系列技术难题,如持续跟踪加热炉热效率95+技术和强化传热防腐涂层技术发展,研究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跟踪CO控制优化燃烧技术发展,降低加热炉烟气氧含量;应用缠绕管、高通量管等高效换热技术,与换热网络优化相结合,全面改进换热效率,提升长周期运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