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倍杠杆做商品比做股票更靠谱!

股票投资011

来源: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编者:曾应邀参加了一次商品期货线上活动,曾聊到股票和商品投资“哪个更好”的话题,最近股市连续下跌,把这篇对话再拿出来感觉就很应景了,算为商品主观CTA这个业态做一次宣传。

{}转载|一倍杠杆做商品比做股票更靠谱!,第1张

以下为部分内容:

问:商品衍生品市场的扩容,为商品期货投资打开了新的空间,但期货是零和游戏,据说近期的期货实盘大赛的业绩不尽人意,一些CTA也回撤很大,您觉得商品期货怎样才能实现稳健盈利,或是怎样形成一个盈利机制?

答:确实,再考虑交易佣金和费用因素,商品期货应该是负和游戏。但我想,第一,我们投资的是商品,不是期货。如果投资失败了,不是做期货失败了,而是投资商品失败了。期货只是一个投资的载体。第二,商品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有套保者、套利者、大类资产配置者和投机者,为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在交易中擦肩而过,实现多维度为商品定价,期货市场并不完全是博奕市场。并且,一些市场上的传奇,许多是具备个性风格的投资者,他们可能浮盈加仓一战成名,也可能权益波动过于剧烈,公众并没有更多留意到商品专业投资机构的生态,并没有认识到商品投研的价值。其实我们发现,普通投资者并不关心商品的库存、利润、结构这些投资元素,甚至不在乎投资的标的物是什么,只是直奔是涨是跌的主题。这是个误区。今年许多人业绩不好,是因为今年商品操作逻辑很复杂,驱动许多是相反的,所以节奏很重要,比如说许多人说期待战争,其实战争财不好发,只要不是供需逻辑的,都很难判断,赌的成份比较重,只适合轻仓短线,或是回避,当然套保会是更为刚性的需求。

为什么我坚持认为做商品靠谱呢,比如说你做十次策略,对了7次,平了2次,止损了1次,你就挣钱了。同时,商品期货投资,投资不是期货,是商品,商品有了历史的机会,被你这个做商品的人看到了,所以你挣钱了。不是说你做期货挣钱了。前面说的那十个策略,也不是你分析出来的,机会也是靠等出来的,历史给予的。比如说,缺乏大的价格驱动的震荡市,就很难出到比较好的成果。一句话,就是先不亏,然后抓住机会挣钱;从稳健角度,更应该提倡多做对冲套利策略,少做单边趋势行情。至于构建一个盈利机制,这个机制需要包括投研、交易和风控,以及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问:期货是个什么市场,当下商品期货有哪些特点。

答:商品运营环境变化了。衍生品市场的急剧扩容,现货市场容量远小于衍生品容量;近年基差交易和相对价格投机逐步盛行,交易额远不止二次或三次交易,大幅激增,构建了新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现在工厂、贸易商更加重视衍生品工具的运用,期子、投资公司的现货渠道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直接涉及到衍生品的产品,会感觉到什么是金融定价,包括“标品”逻辑、“虚实比”、正反馈或是负反馈。而当下大宗商品的价格驱动,一直表现为外围驱动大于基本面驱动。而且商品外部的驱动十分复杂多维,逻辑切换很快。近几年我们发现商品期货的各种学习,各种线上线下的论坛,非常多,非常密集,就是因为当下商品期货投资处于一个高增长期。

问:周金涛说“人生发财靠康波”,说财富积累来源于经济周期给的机会。您觉得当下是否存在历史性的投资机会。

答:其实我的感受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首先,周期学不是数学,它有道理,值得研究,但未必能指导交易。亏损10%可能就爆仓了,没办法去和市场讲道理。但我们可以延着供需关系、产业链驱动逻辑,向深处看到产能周期、库存周期,最终从货币周期、信用周期、人口周期这些经济周期指标去寻找合理的解释。对理清思路帮助很大。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的驱动是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国际化。尤其是城镇化,新生了天量的需求,就业创业,租房买房,装修家电,汽车旅游,孩子上学,医疗养老,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所以我们看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崛起,带来十年商品牛市;现在房住不炒已经强调好几年了,百年大变局也提醒了好几年了,现在大家突然发现,这个百年大变局不简单。包括了新的秩序、新的规则和新的平衡,是一个竞合的过程,甚至斗争的过程,那我们就可以对比了,就业怎样,需求怎样,房子卖得怎样,那对商品就可以画个像了,比如在当下,你很难想象会有商品牛市。我们都记得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2008-2009年的暴跌。近几年我们还经历了供给侧改革,以及去年的碳中和政策对商品的冲击。因此,我们要紧密关注宏观的,政策的驱动,不能逆势而为。商品的节奏,会有较长时间在政治博弈的层面上。俄乌冲突问题,战斗民族洞察了西方的衰落,但也可能低估了西方的反制。从国内供需面而言,国内房产周期趋向利空,基建投入趋向利多;国内出口数据依照偏多,出口远景略有偏空,等等。总体风格还是宽幅震荡,不建议过多注重中长周期的展望。

问:既然您认为宏观或外围驱动已经成为商品的主要驱动,能否介绍一些宏观分析方法分享给大家。

答:我本人不是研究员,只是一名普通的交易者,更喜欢对冲套利,属于研究+交易的基本面逻辑交易者。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对冲策略,能去宏观化、去外围化,实现稳健盈利的愿望。当然,即使是对冲套利策略,也必须尊重商品的驱动,不是盲目地去做统计套利,刻舟求剑,去迷信边界。好比,供给侧改革期间,多黑色空能化就是个策略方向,去年双碳行情,多煤化工空油化工是个策略方面。如果说建议的话,比如说,咱们如果是研投一体,或是研究力量比较单薄,就需要多看看各项宏观指标、政局政策环境、国际贸易秩序、汇率、黄金、原油、股市等等。尤其要关注品种基本面与宏观趋势的背离,要想清楚真正的大的行情必须有宏观趋势的配合,背离可能意味着风险。

问:您说您是基本面逻辑交易者,能否介绍一下什么是基本面逻辑交易。

答:基本面交易者,听上去没有程序化、人工智能高大上。它有个BUG是,人家会质疑,主观交易是否有随意性。其实,基本面交易者体系最复杂,团队成本最高,往往还做着期现,做着风险管理这些产业服务。尤其是近年成长了许多专业的投资团队,投研能力、期现力量和服务理念都很强。

我简单聊下投研,商品研究的要素是库存、利润和结构;其中,决定价格的是供需,即库存以及库存同比、环比,预增预减和时间维度,推算供给与需求的差值,形成具备一定前瞻性的供需平衡表,这个对行情判断具有参考意义。尤其要研究供应端,产能产量、主要企业的规模和开工率、新建产能和产能周期,需要细致的资料收集甚至现场调研,比如计划内检修和临时停车;比如天灾造成的供应减量;比如新增装置的投产和消缺,等等。一般认为,供应端比较容易统计供应和变量,而需求的统计因为下游更小、更散和产品的差异化,需要研究员更细致地去寻找和甄别数据,去追求模糊的正确。高阶的研究员就要研究驱动了,商品的驱动分为宏观驱动、产业驱动、供需驱动和资金驱动,都需要长期的跟踪分析。

如果我们把某个商品吃透了,掌握了行业基本面,生产消费、贸易模式,成本利润、内外市场、期现市场,再去跟踪各种比价关系,交易起来,就是有数的,价格的边界很清晰,知道风险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根据对利润驱动、产业替代、强弱平衡、基差结构等投研元素的跟踪,比如说理想状态下,高库存+高升水+高利润可以单边做空;低库存+深贴水+低利润可以单边做多。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品种结构、月间结构、期现结构的梳理,去买个强的,抛个弱的,形成低风险的投资策略。

问:您在商品流通行业有二十余年从业经历,是怎样从现货转向期货投资的。

答:十五年前,中粮期货的一名业务经理写了张纸条递给我,是一手买入皮棉,一手抛出期货的套利方案,认为就是送钱。然后我们组了个队,在河北、山东几个棉花窝子里走了一圈,果真有比较大的期现价差和确定性的盈利,虽然还是觉得麻烦没有买货交割,而是和过去一样买现货做了单边,一是因为买货交割涉及到环节问题;二是向公司申请期货开户必须会引起大量的解释工作,但也算埋下做期货投资的种子,随之而来的2008年金融危机,商品牛市结束,过去的业务模式,感觉风险越来越大,我开始涉及期现业务,现在称为基差交易,然后发现基差交易只是传统贸易和衍生品擦碰而生的烟花,短暂璀灿,适合守株待兔,不是必然业态和盈利模式,于是开始探讨产业链套利、强弱对冲。总的方向其实变成了,借助商品衍生品来做相对价格投机这种低风险操作,并开始探索服务产业的新领域、新渠道,来争取实现一些服务附加值。这在充分竞争市场中,一步步去趋利避害,就必然涉及期货了。如果你有好的资金成本,好的渠道,好的附加值,那我反而不建议你把期货作为盈利渠道,而是要做好主业,把期货作为避险工具。

问:您觉得做期货好,还是做股票好。

答:我觉得,股市是击鼓传花的高阶游戏,是收割智商税的猎场;而期货是价值投资的追逐游戏,是人性弱点的坟场。这句是原创。股票操作门坎低一些,谁都可以买,但要做得好,看报告、调研、复盘这些工作量也很大,它最大优点是套了可以放一放。期货套了,如果迁仓不利,你只有砍了。杠杆问题上,你借钱炒股,加了杠杆,爆仓风险也是很大的。个人觉得,相对股市这种浓妆艳抹,看不清楚,商品还是浓眉大眼,相对清晰和公平的。一倍杠杆做商品,大概率比做股票更有依据,更靠谱。讲这些,不是劝大家去做期货,没有基础的不建议道听途说去做,而是说商品投资是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