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农观
看着吧,12月份的粮食市场平静不了。
年后太远,咱们先不说,至少年前粮价得涨跌轮换个几回,市场的情绪也得翻来覆去个几回,各方的博弈也得来上那么几回。
为啥呢?
原因很简单,年底了,有期盼,但也有恐惧;有现实的因素,但是也不乏炒作;有人挺价惜售,也有人借机压价……
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市场怎么能平静得了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玉米的情况比小麦要复杂,这得专门拿出一个篇幅去讲,所以今天主要来说说小麦。
最近小麦的表现十分不正常。
比如说,小麦稀里糊涂地跌破了1.5以后,突然又没有任何预兆地上涨了,并且看样子涨势还不小。
虽然表面看,小麦反弹的势头挺大,但是经不住推敲,甚至越看心里越没谱,直冒冷汗。
为啥呢?
第一,上涨另有“猫腻”。
要知道小麦下跌不是一天两天了,原因咱们之前也分析过,主要是下游需求迟迟不振,麦价一直是半死不活,而玉米跌到低位后,贸易商有意转战玉米,于是增加了小麦的上量。
企业呢,借势压价,于是小麦价格不断下跌。
虽然说当小麦价格跌破1.5以后,贸易商挺价心理开始变浓,小麦上量有所收敛,但是面粉企业压了许多天的价,也收了不少的粮,库存早就在安全库存以上了,这时候即便上量减少,也不至于这么着急地提价促粮。
但我们看到的却是,面粉企业就跟商量好了似的,不约而同地一起开始提价。
我们之前也分析过,提价可能有两个目的:
一是快到年底了,刺激经销商备货面粉。
小麦是面粉的原粮,二者的关系往往呈正相关,即当小麦价格上涨时,往往会提振面粉价格。
而我们都知道,面粉走货一直不太好,企业库存较多,所以此轮提价小麦价格也有意制造市场氛围,刺激经销商备货,提振面粉价格。
二是明涨暗跌,烘托市场气氛。
表面看价格好像涨了,但实际很多企业的收粮标准提高了,再加上扣这扣那的,最后成交价格未必如意。
但是这么一涨,却令很多人心动了,想着趁着涨了赶紧出手,结果大老远去了,发现价格未必如意,但也只能接受了。
第二,不具备大涨反弹的条件。
再来看市场需求,依然是迟迟不振,口粮消费本来增长的潜力就有限,在今年宏观经济大环境下,表现得就更加弱。
而小麦最大的希望——饲用,更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如今本尊玉米都掉价掉得厉害,一直秒杀一众替代谷物,所以小麦根本排不上号。
而供应方面依然压力庞大。
虽然说今年小麦略有减产,但是大家都看好小麦的涨势,都在挺价惜售,导致小麦上市近半年了,市场余粮仍然不小。
再加上今年进口小麦更是创下了纪录。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共进口小麦1066万吨,同比大涨了35%。
很多人不解,为啥国内供强需弱,还要进口这么多国际小麦呢?
其实进口小麦仅有少部分是用作于食用的品种调剂,而大部分则是饲料储备,而更多是出于粮食安全的储备以及当前国际小麦的价格优势,所以进口小麦虽然数量创纪录,但是对现货市场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影响。
但是情绪上肯定有一定影响,也加剧了小麦的看空。
第三,天气炒作。
这轮小麦的上涨有一部分也是天气因素的助推,不光玉米受天气影响而产生波动,小麦亦然。
尤其是这波寒潮来临,北方大部分地区一夜入冬,气温猛降,雨雪也随之而来,交通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市场不乏借机炒作之嫌。
但天气是把双刃剑,后期一旦雪过天晴,卖压可能又要集中释放一波了。
所以别看现在小麦涨得欢,但是涨得不实,涨得发虚,建议别光盯着价格,重点关注下游备货及需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