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粮油
关注每日粮油,了解最核心的粮油市场资讯。2018年中美双方相互对对方提供的相关商品加征进口关税,由此引发了长达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截止目前,双方贸易虽有走向缓和的迹象,但遗留的问题却依旧存在。
今天,每日粮油以双方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来带大家重新梳理下这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贸易摩擦事件。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晋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贸易也获得飞速发展,每年中美贸易额是全球最大的国家间贸易,且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
但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2016年9月份美国向世贸组织起诉我国农产品国内支持措施,认为我国在小麦、大米、玉米等三类农产品方面的支持政策影响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
原来,虽然中美贸易形势一片大好,但对比数据会发现,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持续的逆差,且每年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而纵观中美建交以来的双方贸易关系,美国还发现一个惊人的消息:
中国对美国商品的进口从最初的初级工业品,发展到后来仅对高端精密仪器感兴趣,大量原本可以向中国出口的工业品,现在反过来要从中国大量进口。只有粮食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处于持续增长的势头。
他们不敢想象,若放任这种贸易模式再持续下去,除了粮食,还能对中国出口什么商品。
中美贸易中的农产品贸易
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而言,2018年的中美摩擦发生的都是十分突然,似乎没有一点征兆,这也导致那两年南方很多外贸工厂没能提前做好准备,损失惨重。
如今回头来看,如果我们能注意到那几年的一带一路的推广、南方工厂的北迁等变动,可能能隐隐约约抓住一些什么。因为在中美贸易中,最有可能率先出现问题的就是农产品贸易,而最不可能让中国让步的也必是农产品贸易。
粮食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是不需要复述的,而对于美国而言,中国不再是一个小国,因此需要找到一个理由,显然在中低级工业品已经完败,中国又对高精尖产品的迫切需求下,唯有拿出农产品贸易说事。
根据最新的中美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机电、电子产品、服饰等民生用品,出口金额高达5800亿美元。而美国对华出口商品中,农产品排名第二,出口总额更是不到1800亿美元。
自然,在2016年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双方没有谈妥,再谈,再未达成一致,直到2018年彻底谈崩。
有趣的是,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全面爆发后,很多普通消费者在第一次看到双方的加征商品关税清单时,不少人在惊奇的发现中国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工业国家的同时,甚至有人还发出了在贸易领域我们无法反制美国的观点。
贸易恢复中的不安定
近日美国农业部部长汤姆·维尔萨克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受中国买家持续购入巴西玉米和大豆的影响,导致美国对华粮食出口规模下滑,但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中国对美国粮食的需求将会再次上升。
根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当周,我国买家已累计采购100万吨,远低于去年同期350万吨的规模。
而从海关数据来看,今年1-10月我国累计从美国进口的主要粮油品种总量约为2794万吨,同比大减近30%。
但也有数据显示,自10月份以来我国买家对美国谷物和大豆的采购明显增多。其中大豆在一周之内的采购量就达到了400多万吨,小麦10月采购量更是达到46万吨,逼近2020年7月59万吨的历史纪录。
此外,自9月美国新季高粱收获以来,我国买家每月采购量高达30-50万吨,截至11月16日,已累计采购281万吨美国新季高粱,作为对比,去年同期仅为118万吨。
但这对美国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经过几年的市场变化,美国发现美国农产品对中国等几个市场的过度依赖,不利于美国农业的发展,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应该更多元化。
优势逐渐消失的美国农业
数据显示,在中美贸易爆发之前,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粮食总额约为1千亿元人民币,但在2018年、2019年这一数值暴跌至500亿左右的位置。
随后美国方面紧急安排了高达12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以帮助美国的农场主度过难关。
但即便如此,2018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达到498个,2019年进一步提升至595个,创下8年来最高水平,2020年尽管双方贸易出现缓和,但在疫情等其他因素影响下,依旧有500多个农场出现破产。
因此,对于美国而言,中国是其最大的粮食出口目的地,现有贸易格局下,一旦丢失中国市场,他们找不到新的替代市场,这是美国从2018年贸易摩擦中得到的教训: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而从更多数据来看,在2021年中美粮油贸易额达到峰值之后,近两年再次出现下滑的趋势。除了巴西对华大豆、玉米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外,现在中国在非洲市场的开发也从去年开始显现成效。
这些市场环境的变化,都将再次迫使美国重新调整对华农产品贸易定位。
中国同样在追求贸易格局的多元化
相较而言,我国对于粮食进口的多元化推进则是从2008年就开始实施的。
截止目前,我国在粮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巴西已经组建了以中粮国际为首的中国粮商巨头,确保该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能源源不断的流向国内。
在黑海地区,2012年开始逐步开拓了对乌克兰谷物的进口,即便俄乌冲突之后,该进口渠道依旧在不断建设中,并逐步扩大了对该国葵花粕的进口。
而在2020年左右,我国对非洲地区的长期投资也开始见到回报,从最开始的花生到去年的玉米进口,都已经显现了该地区的成长潜力。
当然,整体而言,目前粮商进口多元化的途径仍充满挑战,除了地区冲突带来的不确定外,还包括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对供应渠道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特别是我们注意到,随着我国对非洲地区多年的投入,在逐步改善当地种植条件和习惯后,已经有国家开始在该地区对我们的前期投资实施摘桃子行为,在下一期的节目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投入,以及面临的一些新的风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