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关注一下灾情。
据舒兰市抗洪抢险指挥部消息,8月6日,舒兰市各个水库、主要河流水位开始回落,保持在安全运行水平。截至8月6日22时,本次强降雨造成14人遇难,1人失联。
灾情发生后,舒兰市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持续开展道路抢修、人员安置、过水村屯消杀、雨情水情监测等工作,加速推进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截至8月6日19时,累计抢修新安乡、开原镇、水曲柳镇、七里乡水毁道路118.9公里,打通阻断道路通行点位16处;累计修复电力设施设备431个,恢复供电14305户,恢复受损杆塔114基、线路8千米;累计抢修通信站点64个,恢复通信村屯33个;在用的平安中心校、平安三中、开原二十六中、新安中心校4个安置点,尚有安置群众531人;组织力量对安置点、受灾村屯进行消杀,累计消杀611户,消杀面积6.2万余平方米。
据“吉林市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记者从舒兰市抗洪抢险指挥部获悉:此前赴舒兰市开原镇、金马镇抗洪抢险过程中遇险失联的舒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骆旭东和舒兰市人民武装部政委周昆训、吉林市水利水电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倪峰,于8月6日分别被找到,已无生命体征,因公牺牲。另外1名失联人员——舒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综合二科科长、四级主任科员张郅昭仍在全力搜救中。
向牺牲英雄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据新华社,6日下午,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千人百车紧急驰援吉林省舒兰市抗洪一线。
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千人百车紧急驰援舒兰抗洪抢险 图源:@北部战区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残余水汽北上和副高后部切变共同影响,连续强降雨造成舒兰市金马镇、开原镇和七里乡等地出现洪水漫灌、部分桥梁垮塌、道路受损等险情。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5日向吉林方向派出抗洪抢险前进指挥所后,前进指挥所主动与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研判、对接任务,专题研究舒兰等地支援行动方案。
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千人百车紧急驰援舒兰抗洪抢险 图源:@北部战区6日,根据军地研究会商成果,前进指挥所依令指挥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任务官兵紧急出动1000人,携百余辆各类通用车辆、工程装备和无人搜救装备,分批次前往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七里乡等地执行清淤和搜救任务。
截至6日15时,首批官兵已到达任务地域,迅即展开救灾行动。
涿州发布告知书!“不要擅自返回”
昨日,涿州市发布退水阶段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告知书:
受上游强降雨形成的洪水影响,7月31日以来,我市各条河道遭遇了超标准洪水。目前洪峰已从我市过境,现正处于退水阶段。为防止洪峰过境后发生次生灾害,现就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洪峰过后,退水对堤防、堤岸临水坡仍有很大影响,容易发生坍塌,所以河道两侧非常危险;请广大市民务必远离河道,不要在水边和岸边逗留、聚集、围观,避免落水或摔伤。
二、为保障救援和清淤、消杀、供水供电供讯抢修等后续救灾工作有序开展,请社会车辆不要停靠在河道两侧及重要交通路口;行车时遇到交通管理路段,务必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能减少外出的尽量减少外出,要为救援救灾留出空间和通道。
三、对水淹区域,我们将全力以赴开展清淤清运、环境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消杀;请投亲靠友、集中安置的各类转移避险人员不要擅自返回危险区域;请广大市民注意环境卫生和饮食安全等,做好传染性疾病预防;为保障人身安全,请广大市民远离涉水区域、危旧房屋和各类电力设施、燃气设施。
涿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2023年8月5日
中央气象台8月7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8月7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KHANUN)(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7日)早晨5点钟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偏南方大约4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7.7度、东经130.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32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160公里。
预计,“卡努”将以每小时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缓慢移动,7日晚上开始在日本西南部海面转向北偏西方向移动,移速逐渐加快,强度将有所增强,并向日本九州岛南部一带沿海靠近。
大风预报:8月7日08时至8日08时,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北部、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南部和东部及钓鱼岛附近海域将有6-7级、阵风8-9级的大风,其中东海东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10级,阵风11-12级。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2.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3.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应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5.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