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科创板迎来问世五周年。2018年的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自此,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先行探路注册制改革,助推全面注册制平稳落地。
5年来,科创板围绕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和持续监管等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投资生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合理配置、有序流动和高效循环,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市场生态。
5年来,科创板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聚焦支持“硬科技”企业,激活产业资本良性循环。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突破560家,IPO募集资金近9000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分别突破1万亿元、1000亿元、1000亿元,近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0%、59%,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市场人士指出,从推动资金、人才等资源向科创领域集聚发挥的作用看,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无疑是近年来支持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有效的政策举措,较好地发挥了撬动国家及社会资本、吸引优秀创业创新人才、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的作用。
以多元包容制度
加大对硬科技支持力度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聚焦“硬科技”的顶层设计思路与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效结合,有力地支持了硬科技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通过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科创板5年来扩大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截至2023年10月31日,上市的562家科创板公司IPO募集资金超8993亿元,占同期IPO公司数量的32%、募集资金的42%。此外,109家公司再融资募集1493亿元。
中复神鹰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引导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效应愈发凸显,“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科创板逐步成为创新型企业的集聚之地,并为之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融资资金,推动了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科创板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引导资金向“硬科技”领域汇集,带动创投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据统计,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
“科创板对硬科技公司的支持给了创业者很大信心。”凯赛生物董事会秘书臧慧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科创板的上市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认识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的窗口,越来越多该领域的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支持。
科创板的推出,还极大地激发了科学家创业热情,已上市公司中,超六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同时,科创板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反哺基础研究,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包容的上市条件,科创板不拘一格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目前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7家红筹企业、8家不同股权架构企业等,原本无法满足传统上市条件,在科创板支持下得以叩开了A股的大门。
聚焦重点产业链
助力稳链强链固链补链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点产业链,科创板5年来发挥板块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助力构建以行业龙头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目前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已达到107家,合计募集资金2920亿元,总市值超2万亿元,分别占A股同行业公司家数、募集资金总数和总市值的64%、88%、56%。
科创板集成电路产业链不仅已初具规模,而且形成了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涵盖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环节的主产业链环节,以及设备、材料、EDA工具软件、IP技术授权等支撑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行业标杆性和引领性的龙头企业。
作为“中国第一大硅晶圆厂”的未盈利企业沪硅产业,受益于科创板的包容性,2020年成功实现发行上市,募资25亿元用于产线扩产。在科创板助力下,公司全球市场份额由上市前的1.76%上升到2022年的3.5%,并在2022年度实现扭亏为盈。
沪硅产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科创板开放包容的融资环境,不仅为公司持续提升在半导体硅片领域的行业地位提供了资金上的助力,也成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扩充产品品类、完善产品结构的底气所在。
“受益于科创板,沪硅产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业务合作以及股权投资等方式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加深与半导体产业链公司的业务往来及技术合作。”该负责人表示。
同时,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5年来,科创板高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已达到127家,以先进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航天航空、激光器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显现。其中,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达到48家,涵盖光伏、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龙头,借助募集资金加快扩产升级,实现高速成长。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年来,科创板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补短锻长,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目前,科创板支持303家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35家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0家公司产品获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合计约占科创板公司总数六成。
深化制度创新
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
作为我国试点注册制的开路先锋,5年来,科创板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围绕发行承销、交易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的改革,在率先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发行承销方面,科创板按照注册制的理念,减少行政干预,将定价决定权交给市场,建立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交易机制方面,科创板设立以来坚持不断提高价格发现效率,探索价格发现方式;投资者结构方面,科创板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机构股东数量和持股比例稳步提升,已成为A股机构化投资程度最高的板块……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铺开,科创板试点的相关创新制度已陆续在创业板、北交所和主板等改革中落地结果。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业内人士建议,应在制度创新方面继续先行先试,从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方面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改革和板块建设,以制度创新服务于科创企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面注册制时代,科创板在上市审核标准、持续监管、常态化退市机制等方面仍有许多细节可以进一步完善,同时,可考虑引入更灵活、更符合国际惯例的交易机制,鼓励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市场;考虑引入更多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提高交易活跃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