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经济区(鄱阳湖经济区规划馆)

期货之家010

本文目录一览:

南水北调对鄱阳湖的影响?

1. 对鄱阳湖有影响2. 南水北调工程将大量的水资源从长江调入鄱阳湖,使鄱阳湖的水位得到提升,水质得到改善。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为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3. 鄱阳湖的水位提升和水质改善有助于湖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对湖区的渔业、水产养殖等经济产业也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还为鄱阳湖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促进了当地的社会进步和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对鄱阳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善了鄱阳湖的水质和水量,提高了湖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减少了鄱阳湖的水源供应,可能会对湖区的渔业、农业和旅游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湖区生态环境和促进湖区经济发展。

1. 有影响2. 南水北调工程将大量水资源从长江调配到北方地区,其中涉及到鄱阳湖的水源调配。这会导致鄱阳湖的水位下降,湖泊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湿地面积减少,湖岸线后退等问题。同时,水质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调水过程中可能会带入一些污染物质。3.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重视,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水质安全,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文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引水到鄱阳湖,增加了湖泊的水量,改变了湖泊的水文状态。引入的大量水源可以弥补鄱阳湖干旱季节的水资源不足,提高了湖泊的水位和水质。

2.生态影响:南水北调改变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引水工程改变了湖泊水体的水质、水温、水位和水流等因素,可能对湖泊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引水对湖泊湿地、湖滨植被等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3.社会经济影响:南水北调带来的水资源改善了鄱阳湖周边地区的供水状况,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鄱阳湖沿岸的农田灌溉条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水运条件改善,也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4.防洪影响:从长江引入的水源可以增加鄱阳湖的蓄水量,提高了鄱阳湖对降雨洪水的调蓄能力。在汛期,引入的水源可以通过泄洪减轻鄱阳湖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

总体来说,南水北调对鄱阳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对鄱阳湖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7年累计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相当于把1.7个鄱阳湖的水(湖水容积约260亿立方米)搬到了北方,深刻影响着沿线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7年累计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相当于把1.7个鄱阳湖的水(湖水容积约260亿立方米)搬到了北方,深刻影响着沿线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

全程高差不到100米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库容290.5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干渠自河南省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出发,途经豫冀京津四省市、1千多公里,到达北京和天津。

南水北调中线以其庞大复杂的工程备受关注。7年过去了,这个创下许多“世界靠前 ”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是中线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在综合规模世界靠前 的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水流自明渠通过闸门后,跨过沙河,顺着4个巨大的U形槽继续向北奔流。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介绍,除沙河渡槽外,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上还有26座大型渡槽,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渡槽群。

穿黄不通,中线无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在郑州西北与黄河相遇。作为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自黄河南岸,让干渠一头扎入黄河河底之下,通过4.25公里长、35米深的两条穿黄隧洞,自黄河北岸再次涌出。至今,从空中俯瞰,依然蔚为壮观。

作为世纪工程,7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已成为许多北方城市的供水安全生命线、经济发展保障线和生态恢复水脉线。河南省平顶山市群众对此感受极深。2014年,平顶山市遭遇建市以来最大旱情,城市水源地白龟山水库水位一度低于死水位,百万人口面临用水危机。当时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应急启动调水46天,输送水5000万立方米,解决了百万群众吃水难题。2019年,平顶山市再次供水告急,当年9月至2020年1月,南水北调向白龟山水库补水3.08亿立方米,再次为这座“口渴”城市解困。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7年,如今,北京城区7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北调水;河南10余座省辖市用上南水北调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彻底告别世代饮用的高氟水、苦咸水……

除了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中线有效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痛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据测算,以2016年至2019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计算,南水北调中线7年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可有效支撑受水区超过6万亿元GDP的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南水北调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生态环境。7年滋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截至目前,中线已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70多亿立方米,推动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202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总体回升0.23米,持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实现止跌回升;由于南水到来,得到休养生息的北京市水源地——密云水库蓄水量于2021年8月23日突破历史最高纪录……

2021年,“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让这条千里水脉未来更加可期。作为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2017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开始向白洋淀生态补水。而按照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不仅生态用水,未来新区生产生活用水都将由南水北调供应,并为新区建设一座南水北调调蓄水库。

在距离雄安新区50多公里的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西黑山,这个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已开工建设,预计整体工程将用15年左右建成,建成后将形成7000亩水面,为雄安新区后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鄱阳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根据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的分析,长江流域的旱情主要有四个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江河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持续走低。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流域的水量减少,鄱阳湖的水量也随之减少,导致鄱阳湖水位下降。

鄱阳湖经济区(鄱阳湖经济区规划馆),第1张

鄱阳湖经济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鄱阳湖经济区规划馆、鄱阳湖经济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