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十年帮扶情铺就幸福路

股票投资012

作者:刘珂依 农民日报 记者 侯雅洁

河南桐柏李湾村,青山耸峙,草木挂银。

山脚下的连片菇棚内,菌棒整齐,香菇肥满。“自从郑商所帮助修建了香菇大棚,大伙儿不仅脱了贫,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到近年来的变化,李湾村村民李立书脸上充满笑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国证监会党委定点帮扶工作安排,郑商所开启定点帮扶桐柏之路。定点帮扶期间,郑商所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38人次,摸需求、找短板、抓落实,选派4名挂职干部,增派6名青年骨干员工到桐柏县基层工作。十年来,郑商所直接投入帮扶资金7675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500万元,推动消费帮扶超过700万元,累计为桐柏县经济社会发展支持资金物资超过1.18亿元。一任任郑商所人深入大山深处、走进棚户陋室,从党建扶贫、教育扶贫到产业扶贫、医疗扶贫,用实际践行着“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初心与决心,帮助桐柏县在2020年顺利脱贫摘帽。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郑商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研究制定过渡期内定点帮扶工作规划,坚持“医教托底、智志引领、期货增力、典型带动”,将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了资本市场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田”。

智志双扶,以基础建设促振兴

地处豫鄂交界、淮河之源,桐柏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但因地处偏远山区,桐柏曾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河南29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可谓是“贫中之贫”。对于困坐群山的桐柏来说,扶贫之路该如何走?

为了顺利破题桐柏扶贫之问,郑商所高位谋划,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郑商所定点帮扶工作办法》,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同阶段的部署要求,持续调整优化帮扶政策,打出定点帮扶“组合拳”。

政策已定,郑商所将帮扶工作的起手式放在修路。曾经,道路崎岖、河流阻隔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桐柏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帮扶初期,郑商所因地制宜优先实施道路、桥梁援建等帮扶举措,先后支持安棚镇、吴城镇等乡村修起惠民路、建起漫水桥,架起群众通向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走进毛集镇新庄村,从登山步行道到环湖徒步小径,从广场舞到趣味运动会,古老的村庄处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郑商所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70万元,支持毛集镇建设南湖党建文化广场,围绕广场建设‘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村庄亮化’等民生工程,不仅夯实了党建基础,提升了党支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吸引着更多人返乡就业。”毛集镇党委书记安可军说。

{}农民日报|十年帮扶情铺就幸福路,第1张

郑商所支持毛集镇建设南湖党建文化广场。

为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在脱贫攻坚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郑商所坚持“党建+帮扶”深度融合,聚焦村党支部阵地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支持10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及改造提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过去村党支部简陋狭小,没有好的场所为老乡们服务,我们村干部的腰杆都直不起来!”李湾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磊介绍,郑商所帮助村里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后,党员参事议事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的向心力也大大增强。在郑商所统筹谋划和大力支持下,李湾村围绕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高标准香菇大棚、烘干车间、冷藏车间、灌溉拦河坝、产业道路、电商直播间等一系列设施,建设成的香菇基地远近闻名,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推动了当地“十里茶香十里菌”产业带的发展,发挥了典型带动的积极成效。“我们村以前是软弱涣散村,近年来在郑商所的支持下全面发展,在2023年我县举办的‘桐柏英雄杯’十强村评选中,我们村从全县二百多个村子中脱颖而出,成为十强村之一!”

为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郑商所组织3家下属公司党支部与桐柏县3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子”,进行“跨行业、跨区域”全域党建。“党建联建不仅帮助支部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还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现在村集体收入更高了、农民也更富裕了。”王湾村党支部书记郭进军说。

郑商所党委书记带队在桐柏开展“情系桐柏山、深入淮河源”活动,一线调研精准指导帮扶工作,在桐柏设立红色教育基地,组织青年员工开展党性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同时,证券期货行业机构党组织在桐柏也积极开展联学联建,已有50余家行业机构党支部与桐柏县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仅2023年就有55家行业机构的2百余人在郑商所设立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以党建促振兴。

如果说支部是“桥头堡”,那么干部就是“排头兵”,自定点帮扶以来,郑商所持续支持基层带头人培训项目,累计帮助桐柏县组织基层干部1100余人次参加教育培训,大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以“业”造“血”, 以产业振兴拓增收

秋日的桐柏山色银装素裹,穿越连绵的山峦丘陵,各色强势产业令人振奋:山顶茶园若隐若现,大棚香菇长势喜人、山地冬桃垂涎欲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郑商所统筹行业帮扶资金,支持桐柏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增强产业“造血”能力。

{}农民日报|十年帮扶情铺就幸福路,第2张

郑商所支持桐柏县安棚镇打造的标准化香菇基地。

吴城镇王湾村的岗坡地上,漫山遍野套种着花生、芝麻的茶叶地。王湾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远近闻名的茶叶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大,产业见效慢,群众对发展茶产业有顾虑,长期以来种茶积极性并不高。

“在郑商所的支持下,我们决心要把荒山变成产业基地。”郭进军边走边介绍:“这几年,郑商所为村里争取到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提升了村党群服务中心,修缮了村里的‘中共确泌桐县委机关驻地'红色旧址,建设了有机茶叶基地和产业道路等设施,茶叶种植面积从3800亩增长至今的11000亩,每亩纯收益也较之前翻了一番。如今,茶产业成了王湾村群众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采茶高峰期可安置就业人员达3000人,资源优势真正变成了发展优势。”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近年来,郑商所立足行业特色,不断探索期货市场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径和机制。桐柏是“花生之乡”,花生种植面积达34万亩,是桐柏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天气、病虫害等原因,“丰产不丰收”成了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掣肘。郑商所结合上市花生期货,在桐柏县持续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保障种植户稳收增收。

{}农民日报|十年帮扶情铺就幸福路,第3张

桐柏县花生喜获丰收。

“参与‘保险+期货’试点,农户每亩花生只需10元保费。”桐柏县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长松介绍,当花生期货价格低于保险保障价格时,参保户就会得到相应的赔偿,农户种花生有了稳稳的“幸福”。2023年,郑商所将试点项目升级为收入险模式,提供价格和产量的双重保障。

产业振兴还需产业人才。定点帮扶期间,郑商所启动“产业振兴千人培训计划”项目,针对茶叶、花生、中药材、食用菌等桐柏优势主导产业开展系列培训,累计培训技术人才4100余人次,补齐种植技术、生产加工、品质检验、电商营销等关键环节短板,用“人才引擎”打通产业链条上下游,让特色产业种得好、产得佳、卖得出。

医教托底,筑牢群众“幸福梦”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筑牢群众幸福梦,近年来,郑商所的健康和教育帮扶项目在桐柏县落地生根,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以前看病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年近古稀的申铺村汪义君感慨道,村卫生室的开设让他不再为看病难发愁。

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县,桐柏医疗基础较为薄弱,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四成以上。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线,郑商所累计投入健康帮扶资金3204万元,帮助桐柏县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援建14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多普勒、B超等大型医疗设备1500余件,有力提升了桐柏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助力。

{}农民日报|十年帮扶情铺就幸福路,第4张

郑商所向桐柏县捐赠设备服务群众发挥作用。

硬件齐全了,“软服务”更要跟上。自2020年起,郑商所协助桐柏县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训,全方位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乡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目前培训人次1800多人,基层医疗水平大大提高,群众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桐柏县卫健委主任王诗庆说。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资源,教育帮扶是打开“希望之门”的关键。针对桐柏县教育基础薄弱、贫困家庭上学困难等问题,郑商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措施。从推动吴城镇初级中学、安棚镇利民社区小学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到在16所乡镇学校设立“爱心书屋”……郑商所的教育帮扶走深走实走细,不仅改善了当地学校的教学条件,更为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为化解因学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郑商所聚焦脱贫监测户家庭学生,投入支持资金306.1万元,引入帮扶资金近100万元,通过发放爱心包裹、设立新长城自强班、助学奖学金等形式重点开展资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郑商所的帮扶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更加坚定我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心。”桐柏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张一帆说。

十年帮扶共携手,淮源处处见真情。十年来,郑商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个重心,坚决扛起定点帮扶政治责任,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强有力的期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