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股票投资00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

1、销货百分比法: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等于本期销售总额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个别认定法是针对每项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准备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1年以内5%,1到2年20%,2到3年50%,3年以上100%等。

2、计提坏账准备比例有规定,并且一般是由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3、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 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余额百分比法 百分比是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期末余额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

计提坏账准备比例有规定吗?

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一般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确定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坏账准备是企业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坏账而提前设置的一种准备金。坏账指的是因客户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而导致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

法律分析: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制度》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比例有规定,并且一般是由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通常按照余额百分比法来计提坏账准备。具体比例可能根据账龄的不同而有所设置,如一年以内5%,一到两年20%,两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但实际的计提比例是由企业根据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信用程度自行决定的。这个比例是公司在会计政策中制定的,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账龄分析制定。

坏账准备比例没有固定的法定规定,但一般遵循公司的会计政策制定。以下是关于坏账准备比例的详细说明:公司自行制定:坏账准备比例一般由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会计政策来制定。这些比例可能因公司的行业特点、客户信用状况、历史坏账经验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计提坏账准备比例有规定,并且一般是由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通常按照余额百分比法来计提坏账准备。具体比例可能根据账龄的不同而有所设置,如一年以内5%,一到两年20%,两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但实际的计提比例是由企业根据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信用程度自行决定的。这个比例是公司在会计政策中制定的,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账龄分析制定。

法律分析: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制度》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销货百分比法: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等于本期销售总额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个别认定法是针对每项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准备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1年以内5%,1到2年20%,2到3年50%,3年以上100%等。